解除合同補償金是否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稅法關于提問內容的相關規定
職工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應按相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1)
解除勞動合同的一次性經濟補償金(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在計算稅款時,可以扣除以下兩項(2):
(1)當地(縣區)上年職工年平均工資(統計局公布的為準)3倍的數額。
(2)個人在領取該補償金時按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提供有關憑證)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但扣除額應僅限原屬于個人負擔的部分,原由企業負擔的部分不得扣除。
二、算法舉例
假設A市上年度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為60000元。那么,如果企業今年與員工解除勞動關系所支付的補償金不超過180000元,對個人是免征個人所得稅的。
假如李某被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于2017年6月3日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36萬元,企業和個人分別按規定比例實際繳存了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其中,個人實際繳存部分為3000元,李某在該企業工作15年。
李某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計算為:
(1)首先確定李某的計稅金額。李某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36萬元,扣除180000元及“三險一金”3000元,應征稅部分為360000-180000-3000=177000(元);
(2)再確定李某的應納稅額。李某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應征稅部分為177000元,按照其在本企業的實際工作年限數進行平均,因其在本企業工作15年,超過12年的按12年進行平均,以其商數作為月工資薪金收入,減除3500元費用后,計算當月工資薪金應征收個人所得稅,再乘以12,得出一次性補償收入應納個人所得稅為6316.8元。
177000÷12(年)=14750(元)
14750-3500=11250(元)
11250×25%-1005=1807.5(元)
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納稅額=1807.5×12=21690(元)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解除合同補償金是否繳納個人所得稅】這個問題進行的解答,希望對您幫助,如果想了解學習更多會計實操、稅收實務問題,可以關注“中國會計網”公眾號,進入會計實務交流群,免費答疑。
同類文章排行
- 支付工傷補助和傷殘補助是否需要代扣個稅?
- 交納個人所得稅里包含了社保嗎?
- 工資薪金所得可以自行申報嗎?
- 工傷補貼是否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 開發商因延期交房而支付給業主的違約金業主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 解除合同補償金是否繳納個人所得稅?
- 員工取得工傷賠償是否繳個人所得稅?
- 職工工傷保險待遇是否繳納個人所得稅?
- 單位發放的生活補貼是否要繳稅?
- 單位發放的車貼是否需要繳稅?
最新資訊文章
- 解除合同補償金是否繳納個人所得稅?
- 開發商因延期交房而支付給業主的違約金業主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 工傷補貼是否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 工資薪金所得可以自行申報嗎?
- 交納個人所得稅里包含了社保嗎?
- 支付工傷補助和傷殘補助是否需要代扣個稅?
- 獨資企業以福利基金為員工購房購車是否代扣個稅?
- 對實行核定征收的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的投資者如何征收個人所得稅?
- 單位為職工繳納的商業保險需要繳納個稅嗎?
- 發放現金養老保險是否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 稿酬所得要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 企業發給員工的各種補貼需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 員工發放過節補貼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 累積消費贈送禮品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 個人終止投資經營收回的款項應如何計繳個人所得稅?
- 個人所得稅如何進行補繳?
- 哪些項目易漏繳個人所得稅?
- 董事費按何種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 股東轉讓股權要交個稅嗎?
- 自然人以股權出資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