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增幅居高不下個人減稅政策引而待發
文章出處:個稅網 2018-08-20

原標題:“個稅增幅居高不下:個人減稅政策引而待發”
在減稅降費大背景下,上半年個人所得稅保持兩位數的增幅,似乎與當前的改革現狀相悖。然而,仔細觀察上半年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我們會發現關于個人所得稅的任何減稅政策并未涉及其中。
也就是說,今年以來,個稅政策方面遵循了不增稅也不減稅的原則。在稅制結構沒有發生調整的情況下,個稅收入保持較快增長的根本原因只能是居民收入實現大幅增加,從而導致個稅的稅基增加。
一組數據也對此進行佐證。
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7%,在減稅浪潮尚未“波及”到個人所得稅的背景下,居民收入增長帶來的影響頗大。
穩定的稅源保障,成為個稅修法下一步改革的延續。
居民收入增加
根據財政部發布的數據,2018年1~7月份,全國個人所得稅9225億元,同比增長20.6%。2018年前7個月的個稅收入超過2015年全年個稅8617.27億元的收入。
過去3年,從個稅增幅和全國稅收增幅數據看,我們會發現個稅增幅遠快于稅收收入增速。
2018年前7個月,全國稅收收入增長14%,比個稅收入增長速度20.6%慢了6.6個百分點。2017年稅收收入為10.7%,同年個稅同比增長達到18.6%,2016年這一數字的差距更大,當年稅收收入僅僅增長4.4%,但個稅收入卻增長17.1%,前者比后者慢了12.7個百分點。
個稅收入增幅居高不下,讓3000多萬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對減稅政策帶來的獲得感降低。但不可忽略的事實是,個稅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最直接的原因仍是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分析,受前一輪國有企業和不少民營企業利潤水平上升等因素影響,使得企業員工的薪酬增加,增加個稅征收的稅基。
以企業所得稅為例,企業所得稅的來源主要是所有企業的應稅所得額。1~7月份企業所得稅收入為29197億元,同比增長13.4%。其中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在前6月的總額達到了33882.1億元,同比增長17.2%。
受這一因素影響,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0元,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2元,增長8.8%。
一位稅務系統人士分析,在當前減稅背景下,企業所得稅的增加很大程度基于嚴格的征管體系,特別是金稅三期的上線,大大提高了稅務系統的征管能力,降低了稅源流失的情況。“與此相應的是企業利潤增加,傳導到個人端的體現是績效能力提升,工資收入增加。”
此外,以代扣代繳機制征管的個稅申報系統也在逐漸完善。
上述稅務人士表示,居民收入增加的群體主要集中在大型國企,這部分的個稅繳納嚴格采取企業和單位代扣代繳機制,因此增加的收入對于個稅征管來說,基本不會發生遺漏的情況。
改革或分二步走
相比個人,今年以來國家針對行業、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以及研發活動的減稅降費為企業釋放了巨大的減稅空間。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統計,今年1~5月全國稅務部門為小微企業減稅94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為高新技術企業減稅2886億元,同比增長46%。截至5月31日,增值稅稅率調整共涉及增值稅一般納稅人895萬戶,與稅率調整前相比,改革首月實現凈減稅348億元,減稅幅度8.57%。
在此背景下,在全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的個稅法草案也被寄予減稅的功能。
一位接近國家法制辦的人士表示,個稅法的起草和修改工作歷時多年,一直未有成熟的草案公布,很大原因在于修改內容未達成共識。“但是按照國務院要求,今年減稅目標要在去年基礎上再增加8000億元的任務,其中企業減稅是大頭,個稅改革釋放的減稅規模也是其中一項,這也是個稅法改革提速的一個重要原因。”
7月28日,個稅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結束。
根據個稅法草案要求,未來教育、衛生、醫療保障、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人民銀行、金融監督管理等相關部門應當向稅務機關提供納稅人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信息。
事實上,圍繞專項扣除標準的原則,專家層面希望更多借鑒美國模式,設立標準扣除和基本扣除的概念。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認為,從簡化稅制的角度,應避免基本費用減除與專項附加減除二者同時實施,改為由納稅人根據自身情況任選。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建議,當前一種可行的方案是,如果起征點沒有調整,仍然按照當前5000元不變,那么可以再設立一個2000元基本扣除的部分。“對于2000元的標準扣除,要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然后個人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專項扣除標準,這樣個稅才能惠及所有人,體現公平。”
按照國務院要求,每兩個月召開一次的常委會會議,個稅法草案自6月上會審議以來,本月底將迎來新的常委會會議,個稅法是否會上會審議成為改革關鍵一步。
下一篇:新一輪個稅改革值得期待
同類文章排行
- 個體工商戶個稅申報期限如何規定
- 個人所得稅9種特殊計算方法及案例
- 工傷職工及其親屬取得的喪葬費是否繳納個人所得稅?
- 外籍人員個稅年度申報需要哪些紙質資料
- 個人在進行年所得12萬自行申報時,是否包含從社保部門領取的退休工資
- 個稅申報延遲了一個月怎么處理?
- 對個人所得稅返還的手續費,扣繳義務人應如何使用?
- 個人以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以何價格計征個稅
- 學校給公派出國的老師發放的補貼是否繳納個人所得稅?
- 個人獨資企業對外投資取得利息收入按何稅目繳個稅?
最新資訊文章
- 企業員工離職補貼是否要繳個人所得稅?
- 公司職工離職后個稅申報沒有減掉怎么更正?
- 個人所得稅已逾期怎么申報?
- 個稅申報延遲了一個月怎么處理?
- 年所得12萬以上的納稅人如何委托他人辦理納稅申報
- 承包、承租期不足一年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 稿費或版稅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怎么計算
- 個人從事技術轉讓過程中支付的中介費,能否稅前扣除
- 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暫行辦法
- 出售住房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
- 股東向企業借款未還應如何繳個稅
- 離職補償金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 單位為員工報銷繳納相關會費,需按工資、薪金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么?
- 退休后再任職取得收入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 個人轉讓股權時發生的股權評估費用,能否在繳納個人所得稅時扣除?
- 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計稅方法
- 個人獨資企業對外投資分回的利息、股息等如何繳納個稅?
- 個人所得稅具體繳納比例是多少
- 個人取得的拍賣房產收入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 保險營銷員取得的傭金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